存在的只是故事

存在的只是故事

陳真 2005. 4. 15.

本日新聞如下,僅供娛樂。

該報導內容其實不是很正確,例如索可(Alan Sokal)並非抗議「學術品質普遍低落」,而是抗議「某種」學術研究(比如「社會建構論」)缺乏客觀判準,純唬人,缺乏認知意義。Sokal 後來還出了一本暢銷書叫《Intellectual Impostures》(詐騙學術),痛批 Bruno Latour 等人。

我本來支持 Sokal,懲奸鋤兇,大快人心,可是聽過他和 Latour 辯論後,觀感卻一百八十度給倒過來。Sokal 或許是對的,但「詐騙」卻不一定是壞事;每個哲學家藝術家或牧師神父本質上就是個騙子,他們講的話如果值得重視,正是因為它們不能當真。

騙子只有「很會騙」和「不太會騙」兩種,指責騙子為何是騙子是很傻的。好的哲學家的意思就是騙術良好的騙子,就好像好作家很會編故事一樣。事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個個故事。

而 Sokal 卻是個心智「單純」的典型科學家,相信「真理」,相信「事實」,相信一切不存在的東西,於是當他們聽到有人整天懷疑「地球還在嗎」、「這不是我的手」時,不禁要勃然大怒。那就好像有人發現孫悟空不存在時憤怒地指責《西遊記》作者是騙子一樣。

政客該向 Sokal 看齊,實事求是,但他們卻反而向藝術家看齊。這倒還無所謂,最可怕的是,明明是藝術家,卻以科學家自居。當他們談起歷史時,更讓人精神分裂。明明大家都只是在講故事,但卻總有些人喜歡宣稱自己是在發佈真理,為真理而戰。

其實我也挺渴望真理,真理或許會讓我的人生好過一些。可惜真理不存在,就好像孫悟空不存在一樣。上帝也不存在,但我的確見過祂,在街頭轉角,在屋內一隅,有時是一條狗,有時是一隻豬,有時是天邊一朵雲。

但請不要問我「這是真的嗎?」我無法不這麼胡說八道,因為騙子似乎是一種宿命。維根斯坦(又是他)說得沒錯:我們應該在心裏深處「挪出一個特別的空間」來,安置這些「既非歷史亦非小說」的「故事」。

==========

中廣新聞網 2005 / 04 / 15 (星期五)

抗議無聊學術研討會,mit研究生寫「論文生產程式」愚弄學者

【中廣新聞網 】

有三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為了突顯現在美國學術界一味要求學者拚命開研討會,發表許多無意義論文的荒謬之處,寫了一個「論文生產程式」,結果用這個程式所寫出來的一篇毫無意義的論文,竟然真的騙過了層層審核,還獲邀發表,笑壞了這三個學生。

這個叫「傑若米.史崔柏林」的麻省理工研究生,和兩個同學,相當質疑美國許多學術研討會要求的學術論文標準,甚至懷疑那些審核的學者,到底有沒有好好看過來稿,於是寫了一個「論文產生程式」,這種程式,會混合許多學者愛看的術語與句型,再加上統計圖表,註釋與說明等,做出一篇篇格式標準,但內容完全不知所云的論文。

他們用這種程式,生產出許多篇這種論文,然後投稿到一個研討會去;結果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其中一篇叫「挖土:探討其如何典型地合併,與去除其多餘部份之方法論」的論文,竟然通過審核,獲邀發表,三個學生知道之後,差點沒笑翻了。

事實上,美國學術界不斷要求學者發表論文,而不管其品質如何的風氣,長久以來,一直被部份學者詬病;1996年,一名紐約大學物理學家「索卡」,以一篇摻雜各個學派理論、文獻,再加上自己虛構內容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也通過審核,獲邀發表,「索卡」後來在另一本學術期刊當中,自己揭露了這個事實,並且痛批了美國學術界這種「只要求學者拚命寫論文,卻不好好要求品質」的風氣。

生命親系譜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