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與動機測試(Preference and Motivation Testing)

作者:David Fraser
出處:《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pp. 279-280
譯者:陳真

所謂「偏好測試」就是,研究者給動物幾個不同的選項或不同環境,然後觀察其行為,看牠會選哪一個。這項測試在「動物福利」*研究上,早已多方應用。我們也由此明白動物在某些東西上的偏好,例如大氣溫度、光線類型、強度以及使用在籠子或圍欄設計上的一般材質。這類方法,也用於評估照料動物的某些問題,例如該如何避免噪音、震動以及各種形式的禁閉等。這些知識,也使我們更有辦法設計比較好的飼養方式和設施。(279)

圖:「偏好與動機測試」:在一項「偏好測試」中,一群豬被給予兩種類型的圍欄,一種是光溜溜的堅固地板,一種則鋪上稻草。照片由加拿大政府「農業與農業食物部」提供。

表面上,判斷動物的偏好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比方說,選擇稻草鋪地之圍欄型式的豬隻*之測試實驗就非常複雜,當豬隻忙著四處找東西吃時,牠們強烈地偏好鋪有稻草的圍欄;當牠們從固定的容器覓食時,就根本不在乎有沒有稻草;至於休息時要不要有稻草,得看當時環境寒冷或溫暖而定。還有,成熟的母豬在生產之前築窩時,會突然對稻草大感興趣。

因此,要確切弄清楚動物的偏好,我們必須做好全面性的研究,釐清種種偏好取捨和該動物的年齡、生殖狀況、牠當時在做些什麼以及環境的變動因素等等的關係。同時,也要注意動物過去的經驗對選擇偏好的影響。短期內,動物對一些新奇的選項會迴避或被吸引,但這些反應,不一定能推論出一種長期的狀況。

有各式各樣的方法被用來評估動物偏好強度;或者說,評估牠有多麼強的動機去取得牠所喜歡的選項。在一些實驗裏,動物被訓練去壓槓桿或啄開關,以獲得各種獎賞,比方說得到較大的籠子或因此能夠接近同伴等。接著,研究者把得獎的「代價」提高,使受試動物必須壓越來越多次的槓桿,才能得到跟先前一樣的獎賞。這樣的方法,可以用來比較,比方說,比較該動物想獲得較大籠子的動機強度和想獲得飲食的動機強度之差別。在另外一些實驗中,受試動物必須推開增加了重量的門,以接近牠們所喜歡的籠子。這樣的方法,可以明確測量出牠們肯花多大力氣來獲得某項獎賞。(280)

利用「偏好測試」來評估或改善動物福利時,通常就得先假設動物會選擇那些對牠的健康或心理愉悅狀況(psychological well-being)*有利的環境或選項。這個假設通常成立,但也有例外。比方說,許多種類的魚*會游離被銅所污染的水源,以避免傷害;但同樣這些魚,卻不知道避開足以導致嚴重傷害或致死的污染物,例如石炭酸。當動物之選擇必須依賴某種認知能力或某種程度的認知能力時,如果牠們沒有這樣的能力,問題就會產生(見動物認知)。比方說,我們無法期待動物能夠衡量長短期利益之後再做選擇。

動物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如此直接而單純,因此,「偏好測試」也就深具影響力。如鄧肯(Ian Duncan)在對之前一些「偏好測試」之評論中所注意到的,在有關動物福利的公眾討論上,以動物自己喜歡某種狀況為理由,相當具有說服力。因此,關心動物福利的科學家們之適當使用和解釋「偏好測試」是很重要的,以免得出錯誤結論。

生命親系譜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