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人家沒表情就是沒感覺

爬蟲類(Reptiles)

作者:Gordon M. Burghardt
出處:《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pp. 302-303
譯者:陳真

爬蟲綱包括龜類、蛇蜥類(蜥蜴、蛇及其近親)及鱷類,另外也包括兩種目前已被發現、相當原始而狀似蜥蜴的爬蟲類,叫做鱷蜥類(tuatara)。爬蟲類(在此不提鳥類;因為有些專家也將鳥類歸於爬蟲類)有一些共通特性,包括:冷血(體熱需靠外在環境提供)以及體表覆蓋著硬板、鱗片或骨質外殼等。除了全年冰凍的環境及深海之外,爬蟲類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

爬蟲類可適應各種環境條件,能夠吃的食物種類範圍也很廣,牠們有豐富的覓食技巧,並演化出各式各樣的社會體系。所有的鱷蜥類、龜類和鱷類都會下蛋,鱷類並且發展出高度的防衛巢穴本領和照顧下一代的能力。佔了爬蟲類95%的蛇蜥類當中,則有許多是卵胎生。

許多人—甚至包括許多爬蟲類學家,往往低估了爬蟲類在學習方面或感受痛苦(見動物的痛苦)、溝通、玩耍及社會化的能力。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誤解,是因為不知道爬蟲類雖無豐富面部表情和聲音,可是,牠們卻主要是藉著接觸和釋放各種化學物質以及整體外觀的模樣來溝通。

爬蟲類的新陳代謝率,差不多只有哺乳類和鳥類的百分之十,所以,牠們的動作總是慢慢的(例如陸龜),偶爾才突然動那麼一下。當然,還是有很多例外。再者,爬蟲類的特性常依其生態環境而有所不同,並且極度依賴外在環境的適當溫度、濕度、糧食、光線、化學物質、棲息隱蔽處或飼養環境的擺設來刺激正常活動(見動物生活環境的豐富化)。對爬蟲類的自然屬性了解越多,也越有助於我們提供一個適當的飼養環境。

曾幾何時,人們也逐漸流行把爬蟲類當成寵物養,尤其是綠鬣蜥蜴(iguanas)、箱型龜(box turtles)以及蟒蛇(boas)和錦蛇(pythons)等。飼養上最主要的問題是,爬蟲類在行為上、飲食上、環境上、醫療上以及心理上的需求*,都迥異於我們通常用來作伴的動物*(譬如狗*、貓*和各種囓齒類動物),這於是衍生出許多問題,也使得每年有數千隻的爬蟲類動物因而早夭。

舉例來說,爬蟲類比起其他脊椎動物,遠遠可以忍受更久的饑餓;不過,許多爬蟲類卻這麼給慢慢餓死,或者,也可能因為營養不良、溫度不夠讓牠們消化食物、照明設備中紫外線不足等等原因而致死。

爬蟲類擁有的許多特性,對於提供解答動物生物學或動物行為學上的一些重要問題相當有用。比方說,蛇類比起大多數陸生脊椎動物有更敏銳的化學感覺。爬蟲類的自然壽命有長有短,一些行為模式也很容易測量和記錄,牠們並且往往扮演著牠們所處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許多物種因棲息地減少或因為人類活動所引起的變化而受到影響。例如許多爬蟲類動物就是被人類所直接殺害,其他一些則是被人類拿來當食物吃,或者用來做成皮革。

至於大量的寵物貿易,也威脅到許多爬蟲類的生存,其中包括一度在北美相當常見的陸龜。爬蟲類動物的社會行為和覓食以及對抗天敵的防禦行為等等,在同一物種或物種之間,都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蛇蜥類。因此,我們很難對爬蟲類做一個整體的概括性說明,於是,許多種爬虫類的飼養上就會產生各種問題。同時,我們也很難擬定有效的保育計劃;想要研究爬蟲類的行為或了解牠們如何過活,也都相當不容易。(303)

生命親系譜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