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與動物實驗(Evolution and Animal Experimentation)

作者:Hugh LaFollette及Niall Shanks
出處:《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pp. 214-215
譯者:陳真

拿動物做測試的目的在於:發現動物之某種疾病或狀況的觸發機轉及其發展過程。研究人員宣稱,測試結果可以類推到人類身上。問題是,演化卻可能使得某一物種的特徵在另一物種身上已消失。譬如說,老鼠就沒有膽囊。而且,每一物種的個體都是一完整系統,並由許多「次級系統」或「交互起作用的局部」所組成,於是,很有可能某一物種的「次級系統」之交互作用,和其他物種大不相同。

圖片:以動物做實驗:在大體解剖教學上,電腦軟體輔以防腐處理過的解剖標本,逐漸取代用福馬林浸泡處理的標本或動物活體解剖。圖中,美國加州大學的瑞克哈耶斯(Rick Hayes)在「戴維斯電腦協助教學中心」(Davis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Facility)向一位高中教師愛柏森(Joe Epperson)介紹一種有關心臟的教學軟體。愛柏森準備用這套軟體來教學。照片由哈特(Lynette A. Hart)所攝。(214)

圖片:副教授史多默(Sue Stover)以自然死亡的一隻參賽馬匹之骨骼,做為研究教學之用。照片由哈特(Lynette A. Hart)所攝。

演化的現象,可能會使我們以為,物種間會發展出相同的生物功能。而且,話說回來,不同的生物個體,也確實常常是由相似的「零件」所「拼裝」而成。問題是,這些生物個體卻面臨了不同的演化壓力。簡單地說,即使兩個物種具有相同的生物功能,我們也不能遽下結論說他們背後的生理機轉也必然類似。同樣的功能,也可能有不同的發生機轉。(215)

一個生物個體乍看微不足道的改變,幾乎都涉及其它各種演化上的改變,而這些改變,說不定就具有生物醫學上的重大意義。演化學理論告訴我們,不該以為動物研究模式*,就一定和人類的各種生理心理現象必然有著什麼直接或間接的相關性。相關性必須經由實證的程序來確立,而這相關性必須同時對動物和人體都做過測試才行。

生命親系譜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