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之死

陳真 2003. 8. 20

原載中時晚報【Global View】

古希臘雅典城邦僅三條不成文法:敬拜神明,榮耀父母,善待動物。蘇格拉底觸犯第一條。判決書寫著:「惡棍,怪人,褻瀆國家所敬拜神明,窺探天上地下事物,把壞的說成好,好的說成壞,蠱惑青年,應服毒自盡。」五百人陪審團以 360 比 140 比數,通過判決。蘇拒絕逃走,囚禁一年後飲鴆身亡。

「神明」在當時是一種政治詞彙,類似「黨國」、「領袖」、「愛台灣」、「XX主義」等,用來鞏固政權打擊異己馴化百姓。柏拉圖大力支持,認為應發明一些控制人民的概念,以「維護城邦利益」。他說,這是一種「高貴的謊言」。

被控不敬神明的蘇格拉底,顯然虔誠多了,一生赤貧,整天在街頭巷尾全民開講,對各種流行見解提出質疑。他相信自己被一種神聖的聲音引導,不計生死毀譽。殷海光說:「知識份子必須是社會的批評者,現有價值的反對者,這是蘇格拉底式的任務。若不對流行意見和價值發生懷疑並批評,不過是個活書櫃,在心靈方面沒有活。」殷死時,鄭南榕痛哭若狂;二十年後鄭自焚,在日記上寫下:「當哲學家被處死,山河都將流淚。」

哲學精神在於懷疑,不在於提出主張,把哲學家之死,曲解為某種主義或政治立場,那是一種誤解和羞辱。他們不是因為思想不見容於當道而死,而是懷疑精神使人不安;封死他們的嘴,似乎比反駁其質疑要容易許多。

蘇格拉底處決時,審判團主席嘲諷說:死到臨頭,看你還威不威風!蘇默然,稍候舉起毒杯告別群眾說:「死亡,就像一場永恆的沉睡,死後的世界或許寧靜美好也說不定。再見了各位,死別時辰已到,我們各走各的路吧,但究竟是誰才能奔向那美好世界,還不一定呢。」

生命親系譜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