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emily 驅魔失敗後跳窗而逃那個背影畫面挺難過,好好一個人,承受這樣一些痛苦. 這片子或許挺嚇人,但那些嚇人場面與其說嚇人,不如說令人不忍.
我另外還喜歡神父唸出 emily 的信那一段,邊唸邊哭,挺感人.
剛剛電視演 Kundun,這片我也看過了 N 遍,整個台詞幾乎都會背. 有時候想,各種宗教不過是敘述同一故事的不同說法,如果有人認為自己相信的宗教是唯一真理,那肯定是一種誤解.
世上沒有宗教是真理,真理無法被擁有,只能被歌頌,而各種不同宗教只是一首一首不同的情詩,歌頌同一種 "東西",但這些歌頌本身卻不等於那個 "東西".
接觸西方哲學這麼多年,從分析哲學到歐陸哲學,從邏輯實證到存在主義,從科學哲哲到美學,我發現,不管外在形式上如何抽象如何客觀如何數理邏輯,哲學若不是一種處方,它將什麼都不是. 即便表面上只是解決一種數學問題或邏輯問題,實際上都是解決一種生存的痛苦,提供一種說法,一種意義,一種仰望.
維根斯坦說: "哲學具有這樣一種基本形式: 我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 也就是說,我不知道生命的出路在哪;我不知道我從哪裏來,我往何處去.
他還說,上帝有兩個頭,一個是 "我",一個是 "世界",而我就是世界; "追尋世界的意義,就是追求生命的意義"; 他說,"當一個人想到這樣一些問題,那他就是想到上帝".
哲學家給這些問題提供了各種解答(即便是一種數學式的解答),而維根斯坦跟艾蜜莉一樣,最終都體認到這一切所謂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答案不存在,因為它們根本不是一種問題.命運是上帝的劇本,只能接受,無法質疑. "問題" 不是被解決(solved),而是被融解(dissolved),使問題從根本上消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接受世界如其所是,相信這整個世界是一種 "善"(good).
我很喜歡你引用的那首情詩.
陳真
發佈日期: 2005.11.28
發佈時間:
上午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