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發佈日期: 2005.10.06
發佈時間:
上午 4:12
留言有一萬多個,我只看了最前面幾十個就看不下去了.我並沒有特別挑出惡言,這幾乎就是我所看到的三頁留言的全部.
前一陣子鳳凰有個演講,是一位歷史系教授(?),他說魯迅或五四,都是圖謀一種文化上的改變,他說,衡諸西方發展,光是政治面的改變是不夠的,社會制度的改變也不夠,變革的根本仍在於文化,簡單說就是人的集體素質.
他認為改變人的素質這想法是對的, 他甚至認為,文化大革命就是五四的一種延續,只是作法不同.
但在我看來,也許問題就出在 "作法". 文化是一種美感,無法強求,"分子" 是渺小的作為,"分母" 卻是一段漫長的時光. 就好像我沒辦法強迫大家都喜歡沈從文,無法命令大家都愛Kusturica,只能動之以情,動之以罵,動之以淚,動之以笑話,動之以想像,動之以甜言蜜語,動之以一切,把人給 "騙" 到某種美感裏頭來.
但有兩樣東西不能動之,那就是刀槍和帽子,不能像文革那樣動刀動槍,不能像民進黨那樣喜歡扣帽,這只會使文化更惡質,就好像霸王只能擄人,卻無法擄獲人心.
文革晚期,也就是七零年代中期,我剛上國中,學校派我代表參加 "愛國思想比賽",准我利用上課時間唸一些 "匪情" 參考資料. 當時學校有個 "匪情資料室",裏頭很多有關 "共匪" 的書或剪報或上面蓋個 "密" 的文件,我就常窩在裏面,甚至還抱一堆匪情資料回家,幾千頁幾乎都給它翻遍了,就像看驚悚小說那樣,有明爭,有暗鬥,有買賣,有盤算,各式各樣的鬥爭,很殘忍.
有一度我很懷疑,這些事情是真的嗎? 是不是學校編故事在騙我啊?! 什麼學生鬥老師,先生鬥太太,兒子揍老子? 天啊,這是人性嗎?
我讀得很熟,後來比賽還得了獎,是一個叫倪文亞(好像是立法院院長吧? 不確定)頒的一個愛國獎牌.
時隔多年,匪情資料細節都忘了,但記得各種 "共匪" 的詞彙或口號或被害者姓名,比如聞一多,比如大字報,比如大躍進,比如打著紅旗反紅旗,比如走資派,比如樣板戲...等等等,除了這些,我更記得一種夢幻的感覺: 這不像是真的,這只是一場噩夢.
大家知道陳凱歌吧,他有部通俗卻挺賺人熱淚的片子,我看了三四遍,很可能是劍橋史上最多觀眾哭的一部電影,講父子感情. 片子是明亮的,因為據說出版商要求原著小說作者修改結尾,但儘管明亮,電影裏頭仍隱約有一種陰暗. 這陰暗純粹是陳凱歌個人的.
文革時,少年陳凱歌認同那一套愛國鬼話,不但公開鬥父親,還當眾揍了他一拳,據說圍觀群眾叫好,說這小子有種,明是非,大義滅親.
很多年過去了,陳凱歌的父親一直都沒有再提起這件往事,父子兩人之間彷彿有一種不忍明言的痛苦.
後來,陳凱歌想學電影,他父親本來反對,終究同意,但跟他說,不管如何,你既然要走上這條路,就要堅持到底.
離開家鄉去上學時,父親來車站送行,父子兩人無語,但無語間,彷彿有那麼一種深刻的理解. 不久,車子來了,陳凱歌的父親跟他說了一些叫他在外要保重的話,兩人就此道別.
許多年後,陳凱歌說,父親是他頭上的那一片天.
以上這些八卦,請勿相信它的細節,因為我並沒有去細究真實,純粹憑某種印象和不一定可靠的記憶,不過,故事精神上大概是這樣沒錯.
你們大概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沒錯,跟你們想的一樣. 人性是很重要的,我不相信什麼國家,不相信什麼主義,我只相信人,相信親人,相信人性共通的善惡美醜.
文化不需要改造,更不需要革命,文化不過就是人性的一種集體呈現,人性需要的不是改造,而是回歸,恢復正常,去除外在那些扭曲的力量,包括各種口號主義偏見以及所謂國家利益.
我看罵朱力亞的那些留言,心裏不禁有一種聲音:...
這聲音是沒有對白的,它沒有內容,但卻有一種 "方向",彷彿我身上有個什麼東西,只消用手指著某個方向,這東西就會順著手勢,飛越時空,跑到這群留言者身上.
我說不上來這東西是什麼,它甚至不能說是一種 "東西",或許那只是一種連結,一種愛戀.
這些人夠混蛋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 "愛" 混蛋,他們的壞,彷彿成為我真實生命的一部份,與其說我有個東西跑過去,不如說是他們跑過來,變成我生命的一部份.
總之是,我能理解他們,而且我還想理解得更深,進入他們的生命,彷彿只要我理解得夠深,某種謎團就會被我解開,就好像我常想進入茶杯的 "生命" 裏頭一樣,彷彿裏頭有個引爆點,只要我能碰觸到它,一切陰深謎團就會因為融化而解開.
至於朱力亞,我有寫些封信給她,但只寫了一兩句客套話,因為不知道要寫什麼. 我對她沒有所謂同情,我知道她的染病是一種不幸,但吉藏凶,凶藏吉,她所展現的,已經遠遠超過她可能失去的.如果她本來只是零點幾,痛苦卻讓她變成一,變成一個整數,生命得以完整,是她該憐憫我們這些殘缺的 "零點幾" 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