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發佈日期: 2006.01.20
發佈時間:
下午 4:21
河也要說成海,如果只是河,生命就是另一種面貌了. 正因為是海,所以才...
(所以才會有這部片的產生,所以才會有存在主義,所以世上才會有悲劇有藝術有生命有上帝...等等)
片中夢遊者,那個用奇怪的方式參觀博物館的怪叔叔,在介紹了很多作品後,看著一幅畫,畫中好像是一個婦女加一隻狗(?),他摸著畫,嘴裏唸著: "人啊,狗,你們會 outlive 這一切." (大意如此). outlive 就是當某個東西 A 消失後,B 仍留存,永不止息. 我喜歡這一幕那一幕,講不完,都蠻動人的.
那博物館外真有一條河嗎? 我以為館外應是一般街道,於是看到霧茫茫一片汪洋時,還以為是全片唯一特效.
這片很神奇,一鏡到底.之前看簡介上這麼說,很難置信,哪有可能,侯孝賢已經夠樸素,也很難一鏡到底,沒想到真有人這麼拍片,毫無剪接. 這片只用了 99 分鐘拍攝完成,就跟影片長度一模一樣.
學姐不信,說導演拿著攝影機一路跟著,難道中間都不用喝水上廁所. 可是,99分鐘不尿尿應該還行吧? 我特別注意了一下,真的是一鏡到底,毫無中斷,太厲害了. 光是幾十個展覽室,上千個演員,想要分秒不差地安排得剛剛好,就已是一種奇蹟.每一幕美得像首音樂.
至於看不懂,既然藝術是一種 "音樂",那它就能直接打動人心,而不需訴諸理解,沒有所謂懂不懂的問題.
我對俄國史也一無所知,但又何妨? 我不知某人生平,但稍一接觸照樣也能知其人. 主角不也是另一時空的異鄉人,夢遊來此? 他對自己會講俄文好像還感到很驚訝.
這片不是講歷史,不是講時空,而是講時空之外那些不受制於時空之物的長存. 生命短暫,但它的來處卻屬永恆,永恆不是時空的無限延長,而是時空根本不存在; 永恆是時空的前提,而不是它的一部份,就好像眼睛不是視野的一部份一樣.
維根斯坦的知己好友 Engelmann 說,維根斯坦畢生努力描繪一個島,畫出島的外形界限,但他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要講島的種種,而是要藉著極其有限的小島,指出圍繞島嶼的那無盡汪洋.
我們既畫不出大海形狀,只好畫個島; 除去這島,餘皆汪洋,生命的原鄉.
昨天回想起長榮飛倫敦的班機上,其實就有這部片,中文翻譯叫 "俄羅斯方舟",但我過去一年飛機往返數趟,都沒打開收看,因為孤陋寡聞,之前根本不知道有sokurov這號人物,一直到前一陣子,看到the sun 的預告片,看到一幕鏡頭,一排車於夜中靜靜行駛,感到超震撼 (人類怎麼可能拍出這樣的鏡頭?) 於是才跑去看 the sun. 之後就開始著迷這位既厚重深沉而且又幽默風趣的導演.
學習或努力,真是很沒有意義的一件事; 真正的才華不是透過學習而來,而是一種 given,一種上天直接頒贈的能力或素質或眼光.
陳真 2006. 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