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發佈日期: 2005.07.22
發佈時間:
下午 8:14
鳳凰每天有個五分鐘的節目, 專門介紹一些人, 大前天介紹北島, 昨天介紹林毅夫, 都是我所尊敬的一些人. 上禮拜還介紹一個七十多歲的經濟學家茅于軾, 本來唸工程, 四十六歲才改行唸經濟. 但他年少在長期戰亂中度過, 後來中共上台,又被打成右派, 人生那最菁華的一長段歲月, 十數載光陰幾乎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 抄家羞辱暴力加身樣樣來, 十分可悲.
但他身心疲憊之餘, 卻從頭學習經濟, 認為它有助於社會, 後來成為一名傑出的經濟學家. 他說, 他挺感謝那些艱難的日子, 讓他體會農民的痛苦, 對農民有一種深切的好感.
片子很短, 我還沒來得及錄就演完了, 只留下這麼一個片斷印象. 但我看人向來憑直覺, 光看一眼就一見鍾情了. 之前從未聽過這個人, 一無所知, 但他那善良深刻的神情和氣質, 卻深深打動我, 我不會形容.
節目最後打出一段他講的話. 他說: “別人的貧窮, 並非與我無關".
我不懂經濟學, 但我想每一門學問或本事應該都一樣, "人先要大, 作品才會大". 一個不 "大" 的人, 斷然不可能講出像 "別人的貧窮, 並非與我無關" 這樣的話.
劍橋有很多西方大師, 但我所見過的這些大師, 除了學識本身提出些 “聰明" 的想法外, 我常不知道他們大在哪裡? (有時甚至不知道他們聰明在哪裡, 他們之所以是大師, 一部份其實跟他們是西方人有關, 被 “放大” 了. 現在中國崛起, 若干年後, 華人肯定也會因之而有一種 “放大” 效果) 但我卻發現不少中國學者或文人藝術家, 聰明之餘, 更有一種味道, 感覺深刻許多.
至於北島, 節目中提到他早期的著名詩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北島說, 他不喜歡這些早期的東西, 因為它們是某種 “官方語言”的回應. 北島似乎認為, "回應" 不會比你所回應的東西更高明, 他甚至說, 擺脫這樣一種糾纏, 讓語言回到一種純粹, 是我們這一代人應努力的 (大意如此).
我聽了, 不禁在電視機前鼓掌, 太棒了!
用我的話來講就是, 語言不但不是一種工具, 它甚至就是生命本身; 與其說我們使用語言, 不如說我們活在語言中. 即便沉默也是一種語言, 就跟生命一樣, 它孕育事物, 而不是為事物服務. 就好像一朵花, 或卑微或燦爛, 都絕不是為了人們的眼睛而存在.
節目最後照例打出一句當事人的話. 北島說: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讓我們面對著暖流, 走向海." 挺動人, 聽了我都激動起來, 這兩天心裏一直反覆播放著這幾句話. 昨天睡覺時, 大概是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睡到半夜, 我抖地醒過來, 被自己的夢話嚇醒了; 就像正要拖去砍頭的革命份子吶喊口號那樣, 我居然在睡覺時高喊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讓我們面對著暖流, 走向海.”
不是在 “夢中” 喊, 而是真的說夢話, 喊出聲音來. 還好昨天睡在書房, 要不然可能會把學姐嚇到.
被自己吵醒之後, 看外頭仍一片黑, 摸出鬧鐘看, 才兩點. 但睡意全無, 不知道究竟是夢見什麼劇情, 讓我心情仍然維持夢中那般激動, 彷彿這句剛學來的夢話仍在夜裏的空氣中飄蕩著. 像現在寫這留言時, 我就還是很想大聲喊: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讓我們面對著暖流, 走向海.”
陳真